西安-巴库线路为境内外图定线路,车次、班期、境内外全程运输时效相对固定,出口班列以每周一列及以上的频次持续稳定开行,为客户生产组织、物流贸易、资金周转提供了稳定预期,可以更好地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全力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已累计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27%。 今年,成都至波兰罗兹新增双向全时刻表中欧班列,运行时间压缩5天以上;满洲里口岸新建国际货场投用,日换装能力由420标箱提升到840标箱;在境外,探索开发跨越黑海、里海南通道线路,打造“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运输服务网络,目前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4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运送货物6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2%,重箱率100%。 2022年7月20日,东欧小国立陶宛不顾中国大陆方面的强烈反对,勾结台湾民进党当局,双方互设“代表处”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 面对立陶宛的一再挑战中国政治底线,损害中国国家利益,作为反制,中国将与立陶宛国家关系降为“代办级”。同时,中国召回驻立大使,并要求立陶宛驻华大使限期离开中国。 濒临破产的立陶宛政府! 一系列的迷之操作,让如今的立陶宛政府负债高达470亿美元,这对国家GDP总量一年仅为700亿美元的小国来讲,绝对算得上是沉重的负担;同时该国2023年至今有1300多家大中型企业接连破产倒闭,6万人直接失业。 中国自建国之日起,与立陶宛可谓是前日无怨、近日无仇,但是去年立陶宛政府“一会与台湾互设“代表处”,一会派议员团窜访台北”,这些作死的举动,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癞蛤蟆上脚面—它不咬人,但膈应人! 立陶宛之所以一心和我国对抗,如此头铁是因为立政府从美国那里得到了很多的资助,而且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但立陶宛没有想到自己是在与虎谋皮,一个小国让自己贸然卷入到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争端中,最后受到伤害的只会是立陶宛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为广告,其内容数据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本平台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删!
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实现新突破 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 在西安国际港站,记者看到龙门起重机正在将一个个集装箱搬运装车,长安号将从这里出发,把中国各地集结来的货品运往亚欧1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说:“中欧班列长安号为康佳提供了综合成本低的选择,与海运相比,仓位更有保障,且运输时效快,为康佳的海外市场开辟提供了便利。” “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外贸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中欧班列跨境运输需求旺盛,开行数量强劲增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加强合作,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积极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强劲动能。 运输能效持续增长。。与国内口岸监管部门及境外铁路加强协调协作,提升口岸作业效率和交接车能力,今年1月至6月,西、中、东通道分别开行中欧班列4324列、1563列、2754列,同比分别增长19%、24%、7%,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服务品质稳步提升。扩大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规模,运行时间均压缩5天以上,受到市场广泛欢迎。适应客户多样化运输需求,发展中欧班列冷链运输,实现中欧班列开行信息自动采集、开行计划管理、货车追踪、安全装载自动检测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中欧班列信息化管理水平。组织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签署《维护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形象承诺书》加快兰新线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线建设,实施阿拉山口站新建集装箱换装库、综合查验场、集装箱作业场扩能改造,同江铁路口岸开办集装箱业务等工程,协调周边国家铁路部门同步改造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通道和口岸运输能力。积极推动中欧班列与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探索中欧班列跨越黑海、里海南通道线路开发,推进境外通道多样性建设,努力打造“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运输服务网络。 下一步,国铁集团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国际铁路合作,共同巩固稳定提升中欧班列良好发展态势,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班开出,到去年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开通了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来自国家权威部门消息,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首次突破万列,达到1.24万列,货物运输量为113.5万标准集装箱,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56%。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约1.5万列,发送货物146万标准集装箱,分别增长22%和29%。 目前,我国已有60多个城市相继开通中欧班列,其中,西安的年开行数量突破3000列,成都和重庆均在2000列以上,郑州、乌鲁木齐则在1000列以上,构成中欧班列在中国境内的五大枢纽中心。 蓝皮书指出,中欧班列发展至今实现了很大转变,即从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转变,从部分城市探索到地区间相互借鉴优化的转变,从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到促进多维度协同发展。近两年,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多个运输渠道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的畅通为全球抗击疫情和促进经济逆势增长立下汗马功劳。就处于欧亚交通枢纽位置的哈萨克斯坦而言,欧洲和中国市场一直占据其出口贸易的较大份额,随着中欧经贸合作机会加深,促进中欧班列的良好运营,不仅有利于提高哈萨克斯坦铁路货运运输份额在中欧班列运输中的比例,还有利于改善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然而,中欧班列在哈萨克斯坦运营方面存在口岸拥堵等问题。由于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加,部分沿线国家铁路、口岸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中欧班列的发展需求。作为极重要的交通节点,哈萨克斯坦口岸拥堵问题严重。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欧班列的东西向货物运输不平衡现象加剧,造成了中哈口岸拥堵的常态化。同时,由于90%从西线进出的中欧班列都要经过哈萨克斯坦国境,哈萨克斯坦在运费议价时拥有较强话语权,导致我国处于被动地位。此外,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进行运费谈判时,分别与铁路公司、货运公司进行谈判,导致谈判主体分散,降低了市场议价能力。 对此,蓝皮书建议中哈两国加强合作,积极沟通,分析口岸拥堵具体原因,不断深化合作改善基础设施。哈萨克斯坦应加大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国货物的通关能力和哈国内铁路运输运力,要优化运输组织,不断提升整体效率。中国应加强与中欧班列沿线铁路公司的协调议价,统筹协调,积极组织各地共同开展议价谈判。从长远看,我国应打通中欧班列南部通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在严格封控、司机隔离、公路运力极度受限的情况下,港口货运效率还提升了?可能是大批的船舶都无法进港,等在了港口外面?或者去了其他港口。 毕竟,主要船运公司如马士基(Maersk),早在4月初就宣布跳开上海港了。自4月14日起,马士基也停止了上海方向的冷藏集装箱和危险货物的预定。 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最新的客户咨询意见也不支持我们“港口效率提高”的结论。ONE的报告显示上海港码头持续拥堵,卡车运力和冷藏箱堆场容量有限。因此建议客户将目的地改为其他港口,以防货物延误或损坏,尤其是对那些时间敏感的产品。 供应链可视化公司FourKites表示,上海14天的平均进口集装箱停留时间增加了144%至8.3天,而出口停留时间为6天,增加了20%。“上海的陆路运输量也继续受到影响,因为过去一周到上海的交货量和从上海的取货量都进一步下降。与 3月12日相比,截至4月16日,离开上海的14天平均陆路和多式联运货运量比3月12日下降了41%,而同期到上海的交货量下降了72%。” 显然对于“港口效率提高”的说法,外界是无法信服的。当然,物流瓶颈并不完全是上海港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上海这样一个世界级港口城市的全面封控,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是巨大的影响。 Freightwaves估计,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占美国货运量的16%。另据SONAR数据,从4月6日起,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出口量开始下降,截至4月15日,下降幅度超过31%。由于进入美国卡车运输和多式联运网络的货物量减少,这种货运量的放缓也在影响美国的陆路货运市场。对欧洲以及其他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地区,影响也是类似的。 这种封锁,也必然影响自己的经济。上海出口商,以及出口商所依赖的周边地区的工厂,都会因这样的封控政策而供应链中断。 据悉,中国沿海港口外估计停有约300艘集装箱船和500艘散货船,装载着从机械零件、金属矿石到谷物的各种货物。这些船上的商品既用于国内消费,也在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出现问题,对我们整体工业生产会造成什么影响?卸载和运输这些原材料还需要多长时间?没人知道。可以确定的是,上海这样一个级别的枢纽城市处于封控的时间越长,恢复正常生产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还有大量运往中国工厂的空集装箱正在等待卡车司机将它们运往内陆。没有这些空箱,中国位于内陆的上游工厂就无法将产品运送给下游制造商,也无法出口。 目前上海的封控,与2020年初的封锁,所处的全球环境是有区别的。当时世界其他地区大多也处于封锁状态,他们的消费者、他们的制造工厂不得不等待来自中国的供应。而现在,当其他地方是开放的,他们不会容许供应链的中断,消费者也不会等待产品姗姗来迟,他们只会购买替代品,或者根本不买。 瑞士银行认为,物流瓶颈将导致多个行业的生产中断,并对中国4月份的贸易产生更大的影响。“考虑到短期内目前防疫政策不太可能改变,即使官员正在努力减少交通堵塞和生产中断,这意味着供应链混乱将继续存在。” 据中国欧盟商会称,中国封控的影响已经波及欧洲供应商。中国德国商会4月的一项调查发现,约一半的德国公司的物流、仓储和供应链运营“完全被当前的疫情和防控局势所严重影响”。 人民的生命健康面前,付出再大的经济代价都不为过。但是,若防疫政策的最重要标准是以人为本,那么这段时间以来上演的次生灾害,又为哪般?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以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完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推进冷链运输畅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规范发展,为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减少食品流通环节浪费、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意见》提出,从两方面加快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一是优化枢纽港站冷链设施布局。结合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建设,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要销区所在地货运枢纽、主要港口、铁路物流基地、枢纽机场,统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推动铁路专用线进入物流园区、港口码头,完善干支衔接、区域分拨、仓储配送等冷链运输服务功能,提升冷链运输支撑保障能力。 二是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县级物流中心和乡镇运输服务站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为农产品产地预冷、冷藏保鲜、移动仓储、低温分拣等设施设备提供运营场所,改善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条件。鼓励生鲜电商、寄递物流企业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在社区、商业楼宇等设置智能冷链自提柜等,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推动冷链运输技术装备创新升级 《意见》还提出,从三方面推动技术装备创新升级。一是推进冷链运输工具专业化发展。加强冷链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冷链运输车辆应当按规定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冷和温度监测设备,并保持功能良好。强化冷链运输车辆相关标准引导作用,推广应用多温层、新能源冷链运输车辆,支持城市冷链配送车辆安装使用尾板。加快铁路机械冷藏车更新升级,加大货车轴端发电、机车供电、电网取电等技术攻关力度,研发和制造适应小批量、多批次、高时效运输需求的铁路冷藏车型。 二是促进冷链运载单元标准化发展。推广应用标准化周转箱、托盘、笼车等运载单元以及冷藏集装箱、蓄冷箱、保温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器具,提高带板运输比例。鼓励企业研发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托”“不拆箱”,减少运输环节损耗。加强冷藏集装箱检验检测,大力发展国际海运标准冷藏集装箱,推动和规范海运冷藏集装箱在道路运输等其他运输方式中的使用。 三是推广应用智能化温控设施设备。加强温湿度监测设备、卫星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设备、电子围栏等在冷链运输车辆、保温箱、集装箱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建立完善冷链运输温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冷链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实时监测、自动调节、远程控制等,促进冷链运输上下游企业温控信息共享,提升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温控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发展 《意见》提出,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发展。鼓励铁路企业开行冷链班列,推动冷链班列与冷链海运直达快线无缝衔接,积极发展“海运+冷链班列”海铁联运新模式。推动冷链陆空联运发展,支持发展冷鲜航班和冷链卡车航班网络,探索机场异地货站模式,提升一体化组织服务能力。大力发展面向高端生鲜食品、医药产品的航空冷链物流,支持口岸机场建设具有国际货运、冷链仓储、报关、检验检测检疫等功能的航空货运冷链物流服务通道,提升航空冷链运输效率。 《意见》提出,增强跨境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支持国际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自建网络、兼并收购等方式,延伸境外地面服务网络,提升跨境冷链物流全程组织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企业。推进国际物流企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战略合作,充分发挥海运在跨境冷链物流服务中的优势作用,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畅通亚欧陆路冷链物流通道。扩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国际道路冷链物流业务。 在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方面,《意见》提出,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和政策,对具有冷链物流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给予补助。继续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鼓励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过安装使用ETC和预约通行,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
据上海海关官网消息,为坚决贯彻海关总署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上海海关将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继续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支持上海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全力助企业促发展,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全力保障上海口岸安全畅通 启动人力资源应急保障机制,各业务现场正常受理进出口货物报关、检查等业务,确保上海口岸进出口安全畅通。 二、确保企业问题第一时间响应解决 整合优化12360海关热线、“中国海关信用管理”微信平台、报关单疑难处置专窗、现场业务咨询专线和企业协调员等关企沟通渠道,及时发布各项政策措施,滚动搜集企业问题诉求,推动相关问题“动态清零”。 三、准许企业延期办理部分海关手续 因此次突发疫情原因,导致企业无法按期完成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外发加工、保税展示交易、检测维修、手(账)册核销等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业务的,准予延期办理。纳税义务人已申请获批的税款担保临界到期的,可发起线上延期申请。 四、推行海关业务全程网办,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办事 支持企业通过“单一窗口”或“互联网+海关”在线办理通关申报、报关单位备案等各类业务。确需提供纸质材料的,允许先传输电子版,事后补交纸质正本。推行无陪同查验,试点以远程视频方式实施核查作业。 五、畅通民生物资“绿色通道”,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对进口粮食、肉类、水产品、乳品、果蔬、油脂等民生物资实施优先审批、优先查验、优先检测、优先出证;24小时内办结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海关手续(海关总署另有规定的除外),保障国内市场充足供应。 六、确保防疫物资快速通关,助力防疫产品研发 专人专窗受理新冠肺炎疫苗、治疗药物及其他防疫物资进口通关业务,加快办理卫生检疫审批等手续,确保通关零延时。协同地方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两项试点,助力防疫产品自主创新研发。 七、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链补链,保障生产资料正常进口 对进口成套设备实施项目制管理、集中受理监管模式,加快设备投产时效。对进口原油、铁矿等重要大宗物资实施先放后检、依申请检验。扩大优化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的布控查验协同试点。 八、加大出口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一企一策”灵活定制属地查检方案,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嵌入式”同步实施现场检查及抽样送检。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优质企业的对外注册推荐力度。积极向企业宣传出口目的国(地区)法规政策,提供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 九、不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深化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提前申报和预约申报改革,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持续提升上海口岸能级。做好“联动接卸”模式复制推广,进一步增加长三角区域“联动接卸”对接港口,推动长三角区域物流高效运转。 十、继续坚持“人物同防”,确保“外防输入”不松懈 加强联防联控,从严从紧做好口岸卫生检疫,强化终末消毒监督工作,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采样监测及预防性消毒监督工作,全力打造立体防控网。同步加强“多病共防”,严防埃博拉、鼠疫、黄热病、拉沙热等重大烈性传染病传入造成疫情叠加。